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重推动下,物联网进入以基础性行业和规模消费为代表的第三次发展浪潮。 5G、 低功耗广域网等基础设施加速构建, 数以万亿计的新设备将接入网络并产生海量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加速与物联网结合,应用热点迭起。物联网迎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根据中国通信院数据,截止2018年中期,我国物联网产业总体规模已达1.2万亿,完成了工信部2016年提出的十三五物联网产业规模1.5万亿的80%,发展飞速。同时,公众网络M2M连接数已达到5.4亿,全国产值超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已达到120家,制定了81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形成了5个特色产业聚集地,面对重大的发展机遇,各产业巨头强势入局, 生态构建和产业布局正在全球加速展开。
全球物联网总体态势
1、 发展动能不断丰富
物联网概念兴起发展至今,受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性行业转型和消费升级三大周期性发展动能的驱动,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领域和行业成波次地动态推进物联网的发展。
外部周期性驱动力持续作用,物联网进入由基础性、规模化行业需求推动的新阶段。 全球制造业正面临严峻发展形势,主要国家纷纷量身定制国家制造业新战略,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重建工业基础性行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推动力量。 受规模联网设备数量、高附加值、商业模式清晰等因素推动,车联网、社会公共事业、智能家居等成为当前物联网发展的热点行业。
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物联网呈现新的发展特征。 互联网企业、传统行业企业、设备商、电信运营商全面布局物联网,产业生态初具雏形;连接技术不断突破, NB-IoT、 eMTC、 Lora 等低功耗广域网全球商用化进程不断加速 。
边缘的智能化。 各类终端持续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操作系统等促进终端软硬件不断解耦合,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协作能力加强。边缘计算的兴起更是将智能服务下沉至边缘,满足了行业物联网实时业务、敏捷连接、数据优化等关键需求,为终端设备之间的协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连接的泛在化。 局域网、 低功耗广域网、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等陆续商用为物联网提供泛在连接能力, 物联网网络基础设施迅速完善, 互联效率不断提升 。
服务的平台化。 物联网平台成为解决物联网碎片化,提升规模化的重要基础。通用水平化和垂直专业化平台互相渗透,平台开放性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融合,基于平台的智能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数据的延伸化。 先联网后增值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清晰,新技术赋能物联网,不断推进横向跨行业、跨环节“数据流动”和纵向平台、边缘“数据使能”创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显现。
2、物联网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由 2008 年 500 亿美元增长至 2018 年 1510 亿美元。在连接数快速增长和梅特卡夫定律的作用下,物联网在各行业新一轮应用已经开启,落地增速加快,物联网在各行业数字化变革中的赋能作用已非常明显。
开拓新的应用范畴。得益于外部动力和内生动力的不断丰富,物联网应用场景迎来大范围拓展,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家庭、个人信息化等方面产生大量创新性应用方案,物联网技术和方案在各行业渗透率不断加速。2013 年物联网行业应用渗透率为 12%, 2017年数值已超过 29%。预计到 2020 年超过 65%的企业和组织将应用物联网产品和方案。
逐步形成新的技术演进。 基于更低成本和更成熟技术的解决方案开始对传统技术方案形成补充完善,成为目前阶段物联网应用的另一重要特征。典型代表是物联网解决方案中有线技术向无线技术的演进, 高功耗技术向低功耗技术的演进。
促进新的业务变革。这是新一轮行业应用最典型的特征。目前,物联网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尤其是在业务的数字化转型中更为明显。一项面向采用过物联网的企业群体的调研显示,74%的企业认为离开物联网的话,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寸步难行。
3、物联网产业力量不断增强
随着物联网应用速度的加快,全球互联网企业、通信企业、 IT服务商、垂直行业领军企业对物联网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进一步明确了物联网在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物联网产业力量不断丰富。
物联网成为互联网企业新一轮战略的重要支撑。 在人口红利和流量红利增长趋缓的背景下,互联网企业瞄准物联网作为新一轮信息红利增长的主要来源。 2018 年 3 月,阿里巴巴宣布全面进军物联网,将物联网定位为阿里巴巴继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之后的 一条新的主赛道。 2018 年 9 月,腾讯开始了成立以来第三次重大战略架构调整,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物联网成为该事业群中重点领域之一。 2018 年 7 月,小米上市招股书中将其自身定义为“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 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并对外宣布,未来十年小米公司的物联网业务预计达到 40%-50%。互联网公司的物联网战略背后是更多的获取物理世界的数字化数据, 实现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能力输出和行业赋能。
物联网成为通信企业连接数新增的主力,战略意义明显。 2018年前半年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增速达到 72%,总连接数接近 9 亿,其中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已达到 3.84 亿,沃达丰连接数超过 7000万, AT&T 连接数超过 4000 万5。不论从总量还是增速上,物联网已成为电信企业具有明显价值的战略性业务。一方面,全球主流运营商加快物联网专用网络 NB-IoT、 eMTC 的部署,并在 3GPP 的推动下,将 NB-IoT/eMTC 及其演进技术纳入到 5G 家族中,保证 NB-IoT/eMTC向未来 5G 网络的平滑升级; 另一方面,各大运营商纷纷搭建了专门针对物联网设备接入的管理平台,目前已形成若干个大规模的连接管理平台。 物联网正在为电信企业开拓新的客户群体,如 AT&T 一半以上连接数来自于汽车,Verizon 物联网业务主要来自于交通物流和企业服务。
IT 服务商依然以平台为依托, 扩展其物联网版图。 IT 服务商基于已有的云服务体系、基础设施以及硬件领域的合作伙伴资源,构建了以平台为基础的物联网端到端服务模式,在经过数年的运作后,开始了横向和纵向扩展,提升物联网在公司战略版图的地位。
2017年 10 月,戴尔宣布将大力投资物联网技术,未来 3 年将向物联网的研发投资 10 亿美元,并成立专门的物联网部门,全面提供涵盖云、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的基础架构和分析功能,以及物联网安全和多行业解决方案。 2017 年 2 月, IBM Watson 物联网事业部正式投入使用,聚焦于区块链、安全、智能交通、医疗等领域来构建物联网产业生态。继收购 Jasper 之后, 2017 年 6 月,思科又发布了新的物联网平台 Kinetic, 打通各类不同协议,能够提取各种设备数据, 将“实时物联网”方案带给各类应用客户。
垂直行业领军企业开放物联网能力,实现行业赋能。过去几年,工业、交通、能源、汽车等垂直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自身业务变革,并积累了众多物联网技术应用、平台建设及运营能力, 目前正逐渐尝试开放其能力,为同行业或其他行业物联网应用赋能。特斯拉在车联网的创新性应用,为车载物联网终端、车联网管理平台、基于数据的服务等领域建立了一个标杆,大量车企和解决方案企业在这一参考下实施车联网方案。
4、生态之争愈演愈烈
物联网平台是巨头构建产业生态的核心与重要抓手,技术逐渐成熟,产业界投入持续加大,产业价值被普遍看好。目前平台建设的主体由设备制造商、网络服务商、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等组成,几乎遍布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英特尔、思科、微软、亚马逊、 IBM、通用等巨头企业无一缺席,物联网平台迅速从野蛮生长期 进入调整洗牌期, 2016 年 IoT Analytics 统计的物联网平台企业榜单中,当前已有 30 个破产或被收购。平台的马太效应开始显现,尤其在应用使能平台这一平台价值高地,亚马逊 AWS IoT 和微软 Azure IoT Suite取得一定领先优势。据调查统计,51.8%的开发者将 AWS IoT作为物联网应用首选开发平台, 31.2%的开发者首选 Azure IoT Suite。
物联网应用发展情况和特点
1、全球物联网应用的整体情况
全球物联网应用出现三大主线。 一是面向需求侧的消费性物联网,即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相融合的移动物联网,创新高度活跃, 孕育出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智能家居、车联网、健康养老等规模化的消费类应用。二是面向供给侧的生产性物联网,即物联网与工业、农业、能源等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形成行业物联网,成为行业转型升级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关键要素。三是智慧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基于物联网的城市立体化信息采集系统正加快构建,智慧城市成为物联网应用集成创新的综合平台。
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物联网(包括生产性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物联网)与消费物联网基本同步发展,但双方的发展逻辑和驱动力量有所不同。 据 GSMA Intelligence 预测, 从 2017 年到 2025 年,产业物联网连接数将实现 4.7 倍的增长,消费物联网连接数将实现 2.5 倍的增长 。
▲产业物联网和消费物联网连接增长对比
从国内来看,目前很多行业在政府相关政策驱动下,形成了相关行业物联网的刚性需求,促成物联网在这些行业的快速落地,典型的包括智慧城市中各类公共事务和安全类应用。当前阶段,政策驱动的物联网应用落地快于企业自发的物联网应用需求,而消费者自发的物联网需求总体慢于企业的自发需求。
2、消费物联网应用热点迭起
消费物联网经历了单品、入口、交互等多个“风口”,通过数年来产业界的努力,物联网不再仅限于对家庭和个人提供消费升级的一些新产品,而是已经开始对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产生作用,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物联网改变生活的效应。
智能音箱爆红成为智能家居场景中最佳交互终端。 与以往智能家居依靠手机、平板或面板的交互方式相比,智能音箱进一步解放 了人们的双手,使智能音箱成为消费物联网中的一大爆品。各大厂商,尤其是互联网厂商对此非常积极,谷歌推出 Google Home、亚马逊推出 Echo、阿里推出天猫精灵、小米推出小爱音箱、百度推出小度音箱等。 智能音箱从 2017 年开始爆发, 2018 年延续火爆态势,数据显示 2018 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已达到了 1680 万台,同比增长 187%,其中谷歌、亚马逊、阿里和小米四家的智能音箱占据全球 85%以上的份额,预计到 2018 年底使用智能音箱的人数将达到 1 亿人。智能音箱背后是语音助手和人工智能算法的训练,目前与家庭中大部分智能产品能够实现联动,通过智能音箱控制智能家居设备。
共享经济正在改变大众出行方式和部分生活习惯。 近两年受到资本热捧的共享单车虽然有所沉寂,但在短时间内对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非常巨大,甚至成为很多市民短距离出行的主要方式。
全屋智能带来居住环境体验的进一步提升。 智能家居领域的参与群体越来越多,家居家电厂商、地产商、互联网公司、运营商、创业团队等均看好智能家居的潜在市场。2018 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系统和服务的消费者支出总额将接近 960 亿美元,未来 5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10%, 预计 2023 年将达到 1550 亿美元。
可穿戴设备已具有规模化的出货量。 经过前期市场磨合,智能可穿戴设备已成为大量消费者随身必备设备的组成部分,从而促使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形成规模化的出货量。 2017 年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达到 1.154 亿,预计 2018 年将达到 1.226 亿,其中智能手表和手环占据了绝大多数份额。苹果、小米、 Fitbit、华为成为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最大的厂商 。
智能门锁市场开始发力。 通信、电子和安全技术的进步推动传统门锁向智能门锁的更新换代。首先是各类商业场所的需求,如酒店、办公楼、出租屋、短租公寓等场景,智能门锁在这些商业场所中渗透率稳步提升 。 在未来的 5-10 年内,我国智能门锁的总需求量将超3000 万套,行业总产值将会突破千亿元大关 。
3、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全面升温
新理念、新技术驱动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全面升温。“数字孪生城市”正在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热点, 通过交通、能源、安防、环保等各系统海量的物联网感知终端, 可实时全面的表述真实城市的运行状态, 构建真实城市的虚拟镜像, 支撑监测、预测和假设分析等各类应用,实现智能管理和调控。
目前全球领先城市已经开展相关探索。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和相关政府部门启动“Virtual Singapore”项目,打造全球首例城市数字孪生模型。 法国小型城市雷恩市政府也开展“数字孪生城市”试点,打造城市数字模型支撑城市政策制定、发展研究和应用开发。我国雄安新区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以数字孪生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实现信息可见、轨迹可循、状态可查,虚实同步运转,情景交融,过去可追溯,未来可预期。在“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理念引领下,城市物联网应用正向更大规模、更多领域、更高集成的方向加快升级。
安防市场呈现规模化发展。 随着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政策的实施,安防行业迎来快速发展, 2017 年中国安防市场规模超过 6300亿,同比增长 17.6%, 安防生产商数量超过 7000 家。 规模发展的安防行业为物联网提供了最佳应用环境, 物联网在智慧安防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 联网智慧安防设备快速增加, 其中“AI+安防”成为物联网在安防领域应用的典型特征。
公用事业借助低功耗广域网络实现智能化升级。 城市供水、 供气、 供热等公用事业的智能化升级是近两年智慧城市中最为典型的民生应用项目, NB-IoT、 LoRa 等低功耗广域网络的商用,给公用事业带来了更适用的接入网络技术。 继全球首个 NB-IoT 物联网智慧水务商用项目在深圳发起之后,福建、湖南、宁夏等地快速开展基于NB-IoT 的智慧水务试点应用, 华润燃气、深圳燃气、福州燃气、新奥燃气、北京燃气等公司也在开展基于 NB-IoT 和 LoRa 技术的智慧燃气试点。除抄表外,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管网监测、供水供气调度、城市公共资产管理等应用也在不断涌现, 合同管理等新的建设运营模式也在积极探索。
消防与物联网密切融合的市场已经开启。 2017 年智慧消防政策出台,公安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 要求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和物联网远程防护系统,并开始制定新的消防设 备规范, NB-IoT、 LoRa 等物联网技术被列为重要的基础。 2015 年我国消防报警设备市场规模为 230 亿元,到 2021 年这一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1000 亿元,年均增速达 30% 。
4、生产性物联网应用成就新的风口
工业互联网应用潜力巨大,应用模式初步形成。据市场研究公司 MarketsandMarkets 的调查报告显示, 2018 年全球工业物联网的市场规模约 640 亿美元,预计将在 2023 年成长至 914 亿美元,2018-2023 年的五年间复合年成长率(CAGR)为 7.39%,其中亚太地区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速最高,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持续促进亚太区的工业物联网市场成长。
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成效初显,智慧农业加快发展。《“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建成 10 个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省、 100 个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区,1000 个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基地,目前全国已有 9 个省份开展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形成 426项农业物联网产品和应用模式 。
物联网关键技术产业进展情况
1、传感器应用微创新特征显现
传感器成本持续走低,基本满足低端规模应用需求。 当前, MEMS和低端应用非 MEMS 传感器产品单价整体较低,已基本能够满足大规模商用的需求。MEMS 工艺因具备半导体制造的大规模制备特点,2000年后单价逐步下降,在 2007 年被苹果手机首次引入后(主要为 MEMS惯性传感器), MEMS 工艺成为消费、汽车电子主流传感器工艺并大量推广,单价进一步降低。非 MEMS 工艺传感器目前在低端民用领域,技术发展较为成熟,产品成本已能满足规模推广的需求,例如家用燃气报警器价格在 100 元左右,其中气体传感器成本在 10 元以内。
传感器底层技术创新缓慢,面向应用的创新特征显现。 传感器的基础原理创新周期(包含研发、商业化、成本降低等阶段)较长,约为 30 年。虽然近年厂商已努力加快这一周期,但其仍在 10 年以上。面向硬件集成、终端安全和强化信号后端处理等下游应用需求的传感器创新成为当今市场的主要方向。
2、芯片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芯片作为驱动传统终端升级为物联网终端的核心元器件之一,得到业界高度重视,从低复杂度到高性能计算控制芯片,从短距离通信到长距离通信芯片,各种类别芯片大量供应商参与的格局已经形成,传统芯片巨头也将物联网作为未来重要发力领域之一。 2018年全球联网类设备将达到 178 亿,其中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 70 亿,相比 2017 年增长了 11 亿,这些新增的连接数给各类物联网芯片企业带来一个百亿级市场规模。
物联网成为微控制器芯片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微控制器芯片(MCU)作为电子类产品中不可或缺的计算控制单元,当前市场上以8 位和 32 位 MCU 为主,两者占据 MCU 出货量 85%以上, 8 位 MCU 的价格优势和 32 位 MCU 的性能优势使两者在未来几年仍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不过随着 32 位 MCU 价格的下降,开始对 8 位 MCU 形成替代。
短距离通信芯片在物联网芯片出货量中占比较高。目前,全球70 亿物联网连接中有近 80%为无线个域网、无线局域网连接,短距离芯片仍将是未来数年的出货量主力,其中个域网的低功耗蓝牙(BLE)芯片出货量最大。
广域物联网通信芯片仍以传统蜂窝为主, LPWAN 芯片增速最快。截止 2018 年,全球广域物联网通信芯片出货量最多的仍是传统蜂窝通信芯片,其中以 2G 和 4G 芯片为主,占比超过 70%。受低功耗广域网产业发展初期和连接数不足的影响,LPWAN 芯片目前出货量仍较少, 2017 年 LoRa 芯片出货量约 1500 万片。
3、 模组产业竞争激烈
内外因共同作用,通信模组价格持续下降。 模组研发生产的门槛不断降低,在物联网市场快速发展预期的刺激下,大量厂商也进入这一领域,尤其是国内模组企业数量增长更快。目前, NB-IoT 通信模组厂商数量已突破 20 家,伴随厂家的增多,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促使模组价格逐步拉低。另外,运营商对于模组的大额补贴使模组价格进一步接近规模商用边界, 目前 NB-IoT 模组价格处于20-35 元不等,其中单模模组集中于 20-30 元 。
广域模组寡头市场结构明显。 广域通信模组尤其是蜂窝物联网模组具有更为明显的规模化效应,在全球市场中形成了少数几家出货量较高的寡头占据大部分市场。 2017 年前半年,芯讯通、 Sierra Wireless、泰利特、金雅拓和 U-blox 五家厂商的出货量占据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出货量 65%的份额,营收占全球 85%的份额 。
模组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模组产品的结构差异带来收入结构的较大差异。 2017 年上半年, 虽然芯讯通蜂窝模组出货量占据全球出货量的 23%, 但由于大批出货量来自共享单车 2G 低附加值模组,其收入仅占比 11%,而 Sierra Wireless 则依靠更多的 4G 模组和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出货量占全球 17%,但收入占比 32% 。
网络接入侧进展迅速,核心网侧突破缓慢 。 过去两年, 无线网络在技术演进和商用中实现了重大进展,从接入侧看,包括低功耗广域网络、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蜂窝车联网通信技术以及各类短距离通信网络均给业界带来新的功能和商用落地,不仅扩展了可以接入的物理设备的数量和范围,而且使物理设备接入网络更加便捷、安全和低成本。 从核心网看,依然沿用传统方式,数据的回传后仍然采用传统数据网络的核心网架构,目前业界无论是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 5G 网络切片、未来网络等均是采用虚拟或单独重建的理念对蜂窝网络或互联网骨干网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缺少面向物联网的专用性核心网技术的突破。
NB-IoT 与 eMTC 正在加速构建蜂窝物联网(C-IoT)的接入基础设施。截止 2018 年 11 月,全球已商用的移动物联网网络达到 66 张,均为各国和地区主流运营商。其中 eMTC(LTE-M)商用网络为 13 张,NB-IoT 商用网络有 53 张。作为拥有全球最广泛网络覆盖的运营商,沃达丰目前已在 10个国家商用开通了 NB-IoT网络,并宣布将 NB-IoT排在资本支出计划的高优先级,在 2019 年年底之前,会把位于欧洲的 NB-IoT 基站数量增加一倍。
▲ 全球移动物联网网络商用情况
公共网络和私有网络共同发展。 随着全球主流运营商的选择,NB-IoT 将在公共网络中成为主导, eMTC 紧随其后,逐渐完善支持中速率物联网的网络覆盖。 LoRa 虽然得到 Orange、 SK 电讯、 KPN 电信集团、塔塔通信、康卡斯特等主流运营商的支持并尝试全国性的网络,但更多是一些城市级专用网络或小范围专用网络,成为私有网络部署的典型。截止 2018 年 11 月, LoRa 已在全球拥有 96 家网络运营商,其中大部分都不是本地主流运营商,因此形成公共网络的难度比较大,而在私有网络群体中因为其灵活性和产业生态优势, LoRa得到快速落地,是目前私有物联网网络的主导形式。 Sigfox 由于其超窄带的特点,应用场景受限,且得不到主流运营商的支持,也无法在公共网络领域形成主导。 RPMA 则开始收缩,聚焦于技术授权和小范围项目实施。
传统蜂窝网络对物联网的支持开始变迁,运营商头部效应凸显。目前,全球 42%的蜂窝物联网连接由 2G 网络承载,超过 30%的连接由 4G 网络承载。其中国内蜂窝物联网设备大部分由 2G 承载,海外蜂窝物联网设备主要由 3G 和 4G 来承载。随着 NB-IoT 对 2G 连接的替代效应显现,到 2025 年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主要由 4G 和 NB-IoT网路来承载, 5G 网络将发挥 uRLLC(低时延高可靠)的功能,承载车联网、工业自动化等低时延的关键物联网业务,占物联网的连接数 10%的份额。全球蜂窝物联网网络的头部效应非常明显,少数运营商的网络将承载全球大部分蜂窝物联网连接。截至 2018 年上半年,前十大运营商网络承载了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数 83%的份额,其中,中国的三大运营商和沃达丰、 AT&T 前五大厂商网络承载了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数 73%的份额;到 2025 年,这一数字将达到 78%。
4、平台功能更加完备,开放性不断提升
围绕平台功能的产业运作模式初步形成,竞争和垄断态势共存。物联网平台按照功能划分为设备管理平台、连接管理平台、应用使能平台、业务分析平台四大类平台,不同类型平台的发展态势初步成型。其中,设备管理平台基本由通信模组、通信设备提供商主导,目前形成博世 BSI、 DiGi、诺基亚 Impact、 SierraWireless 四大主流 DMP 平台,设备管理平台一般不单独提供,多集成与端到端设备 管理解决方案之中。
网络管理平台由电信设备商、运营商主导,全球形成思科 Jasper、爱立信 DCP、 沃达丰 GDSP 三大阵营,两类运作模式, 一是以 Jasper 为代表的纯连接式,即卡管理平台,目前规模最大,与全球超过 100 家运营商、 3500 家企业客户开展合作。二是以爱立信 DCP 为代表的连接管理与核心网捆绑模式,目前规模明显小于 Jasper,与全球超过 20家运营商和 1500家企业客户开展合作。应用使能平台目前竞争最为激烈,阵营林立,成为大中小初创企业的竞争焦点。
我国物联网发展情况
1、“十三五”进程过半,物联网取得阶段性进展
继“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工信部、发改委等纷纷出台物联网发展指导文件, 2017 年 1 月,工信部发布《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指出我国物联网加速进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提出强化产业生态布局、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标准体系、推进规模应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等六大重点任务,为我国未来 5 年物联网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期指标完成情况评估表
2、MEMS 传感器产业取得一定进展
目前,本土传感器市场规模保持较快增长, 2017 年达到 1300亿元,同比增长 15.45%,近 5 年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 我国在MEMS 设计、代工生产、封装测试、应用已形成完整 MEMS 的产业链。设计环节,敏芯微电子、矽睿、深迪半导体等企业和上海微技术工 业研究院、苏州纳米所等科研院所研发实力不断提升;制造环节,中芯国际、上海先进、华润上华等企业形成专业 MEMS 传感器代工能力;封测环节,华天科技、晶方科技、长电科技等传统半导体企业强化传感器布局;华为、中兴、联想等企业也持续推进传感器系统集成应用,提升传感器产品附加值。
3、芯片呈现多层次供应商格局
大型厂商和创业团队形成多层次供应商争夺物联网芯片蓝海市场。 除了传统基带芯片巨头外,国内多个小型创业团队也进军物联网芯片市场,尤其是在 NB-IoT 芯片领域形成大型厂商和创业团队共存的、多层次和多家竞争的供应商格局,供应商数量超过 10 家。包括移芯通信、智联安科技、芯翼信息、创新维度等创业团队已推出自研的 NB-IoT 芯片产品,并积累技术力量发力 eMTC、 LTE 和 5G 芯 等更广阔的蓝海市场。 LoRa 芯片开始打破单个供应商的局面,阿里巴巴获得了 SemtechLoRa IP 授权,与国内芯片厂商翱捷科技合作推出首款 LoRaSiP 级芯片并形成批量供货。
4、物联网平台之争进一步升级,探索商业模式闭环和转型增多
物联网平台市场步入沉淀阶段。 2017 年以来,国内物联网连接数实现爆发式增长,国内主要平台取得快速发展。 但国内物联网平台的市场格局仍相对稳固,平台企业并未随着应用规模跃升而大幅增加。 经过数年运营,部分平台厂商经营出现困境,开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转型方式。大型企业除了不断强化自身平台功能外,还重点加强对边缘计算、 AI 等能力以及对工业、汽车、家居等垂直行业的支持,如阿里云 IoT Link 平台、华为 Oceanconnect 平台不断联合行业合作伙伴持续孵化多样化解决方案。第三方中小平台厂商面对大型企业物联网平台,逐渐调整竞争策略,一部分为大型企业平台提供专业模块的支持,成为大型平台的紧密供应商,另一部分更专注于自身优势的垂直行业,不断加强方案落地能力。
智东西认为, 发展物联网成为国家落实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能、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实现智慧社会、 工业互联网、军民融合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物联网的新机遇将由应用需求升级驱动,具体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物联网将在工业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等业务全流程渗透,在零售、农业、交通等行业也将加速应用。二是消费物联网应用,比如全屋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消费领域市场。
南亚安博会组委会
泰国安防协会
云南省智慧城市集成服务商协会
昆明市应急救援协会
昆明市安保协会
昆明市民用无人机协会
云南万隆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斯图加特会展有限公司
北京中展华信展览有限公司
亨劢会展(上海)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云南万隆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南亚安博会官网-2025南亚安博会-昆明安博会-云南安防展
服务热线:13708730608 邮箱:905905199@qq.com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16007655号-22 公安备案号: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483
地址: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官渡区春城路219号东航投资大厦606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