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多个重磅信号,其中“城市停车场”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首次被提及,智慧停车产业再一次引起资本市场的密切关注。
上证报采访多家上市公司,了解智慧停车在补短板、解决“停车难”问题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停车场”何以上升为“新基建”?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消息,截至今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亿辆,其中汽车2.5亿辆。从城市分布情况看,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的城市有66个,同比增加8个;超过300万辆的城市有11个,其中,北京、成都的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
随着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城市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
民生证券研报显示,我国城市停车位比例多在1:0.5-1:0.8之间,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车多位少,“停车难”日益明显。与之矛盾的是,“没车停”的情况也很突出。据艾瑞咨询《城市智慧停车指数》,北上广深停车场泊位空置率为44.6%,地下停车场空置率问题尤为严重。
一边是“停车难”,一边却是“没车停”,反映的正是停车场时间和空间使用率的提升受阻于停车信息的不通畅。
早在2015年8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七部委就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从推动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入手,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加快推进停车设施建设,有效缓解停车供给不足。
地方政府也出台过鼓励政策,如2018年3月北京市政府颁布《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从政府的角度肯定了智慧停车的意义。一时间,智慧停车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
一位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此次政治局会议将城市停车场纳入“新基建”内容,城市停车场建设将获得新一轮发展机会,智慧停车产业将从中获益。
东杰智能董事长姚长杰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表示,这次中央再一次出台政策,可谓是给产业的发展“定调”,将智慧停车发展上升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层面。
上市公司如何“出手”?
上证报记者梳理上市公司的回复,发现智慧停车已成为城市停车难的主要解决方案。
姚长杰向记者介绍了东杰智能提出的“一分钟停车”概念。
借助公司的智能立体停车系统,可以实现“停车不用等,取车一分钟”的快捷停车;此外,公司还针对“停车难”开发了智慧停车云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云技术,可实现停车场查找、缴费、车位共享和预约等功能,并能与城市的公交、客运、铁路、航空等管理平台对接。“我们能将一座城市的停车场信息接入一个平台,并将有用信息传达给需要停车的司机,将停车场资源利用最大化。”
最近“走红”的ETC,也被视为智慧停车发展的重要推手。
今年4月,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就表示,目前最紧迫的工作就是要大力推广普及ETC,开展收费车道ETC门架系统建设改造;并倡议广大车主用户主动安装ETC,实现不停车快捷通行。
三丰智能表示,解决“停车难”需要从快速通行、特殊停车位和空间利用三个问题入手。
为此,公司将智慧停车分成城市、场库和车位三种级别逐一解决上述问题。即通过物联网实现全城停车场“一张网”,提升城市治理;以车牌识别和ETC实现无人场库;用视频桩、地磁、智能车锁等技术实现单个车位的控制。
领先的国标ETC配套公司——博通集成回复记者,随着ETC装机量的增加,将成为智慧停车快速形成的重要突破点。“如果国内2亿多存量的汽车都配备ETC,既能完成车辆识别和无感支付,又提高了停车的时间和空间效率;而且ETC能为停车和交通管理提供了人工智能手段,有助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公开资料显示,博通集成是国内唯一能够提供国标ETC产品全系列完整套片的供应商。
不过,智慧停车依然面临“拦路虎”。
博通集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阻碍智慧停车实施的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停车基础设施归属复杂,各自为政,没有统一建设共同投入的合力;二是多种相互竞争的技术管理手段共存,未能形成统一标准。
事实上,停车行业从业者身份复杂,产权方众多且“各自为政”,加上停车场资源的独占性、稀缺性和排他性,导致利益协调困难,已经成为智慧停车的“老大难”问题。